为深入挖掘和传承地方特色文化,进一步丰富教育教学资源,推动传统文化在现代教育中的有效融入与发展,12月9日,由教育学院语文教研室主任刘凯副教授带队,学报编辑部李艳教授、绵竹市散文学会王兴庭会长,以及教育学院赵薇老师共同参与,前往德阳市绵竹清平镇,对当地独具特色的九顶山歌进行调研,与省级非遗传承人孟开金老师进行了深入交流。
九顶山歌是流传于绵竹清平一带羌汉民族的传统民歌,具有浓郁的地域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其歌词质朴、旋律优美,生动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情感世界与民俗风情,现已列入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成为当地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
孟开金老师向调研团队详细介绍了九顶山歌的历史渊源、艺术特色、传承现状以及面临的挑战,表达了对年轻一代积极参与创新发展的热切期望。
对此,刘凯老师表示孟老师的分享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九顶山歌作为民族瑰宝的独特魅力,以及它在新时代背景下传承与发展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教育学院作为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前沿阵地,期望能与非遗传承团队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通过学术研究、教学实践、文化交流等多种方式,共同肩负起传承与发扬九顶山歌的重任,让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李艳老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更具前瞻性的建议。她认为,可以构建一个集政府引导、非遗传承团队指导、企业参与,以及以高校为核心的协作平台,共同推进九顶山歌的发扬。这一平台将整合各方资源,形成合力,为九顶山歌的传承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王兴庭会长强调地方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只有形成共识、携手合作,才能推动传统文化的繁荣发展。他将争取政府和企业支持,促进此次合作的顺利进行。
此次调研活动不仅为高校与地方非遗文化的合作交流搭建了坚实的桥梁,也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开辟了全新的路径。教育学院希望能以此次调研为契机,积极促进与地方文化部门和更多传承人的文化交流互鉴,通过设立非遗文化研究基地、打造大师工作室等形式,共同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同时,在此基础上探索将九顶山歌等地方特色文化融入现代教育体系的新途径,期望能够通过开设非遗文化课程、组织非遗文化体验活动等方式,让学生在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肩负起传承与创新的历史使命,为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