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十八崴按此进入秘密通道_野草2022新地扯一二在线_嫩叶草满18点此进

设为首页|加为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快递 -> 正文

机器人工程实验室党支部以党建为引领 “1+5”育人模式全面推进“六感”教育——学习贯彻学校第四次党代会精神专题报告(二)

发布日期:2022-10-14  来源:   点击量:

学校第四次党代会于2022年9月21日至9月23日召开。大会认真总结了五年来学校各项事业改革发展所取得的主要成就和基本经验,全面客观地分析了当前学校发展所面临的形势,确定了学校今后五年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大会指出,过去五年学校坚定不移走产学研一体化道路,建成多个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产学院合作平台,为建成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不懈奋斗,奋力谱写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新篇章。

为提高工业机器人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突破装备制造业结构调整中的关键技术装备制约,强化对国家、省重大战略任务、重点工程的技术支撑和保障,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于2016年11月依托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设立“四川省装备制造业机器人应用技术工程实验室”(后简称机器人工程实验室),该实验室是四川省装备制造业工业机器人应用领域唯一的省级工程实验室,建筑面积2500余平方米。

过去五年里,机器人工程实验室以党建引领,加强组织结构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积极与企业开展科研合作和技术服务,努力创新发展,逐步形成“党建+‘产、学、研、用、创’”的“1+5”育人模式,培养学生职业精神、工匠精神,全面推进“六感”教育,平台育人成效明显。

党建进平台,加强组织结构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为进一步加强党对工程实验室各项建设工作的领导,凝心聚力开展工作,电气信息工程系党总支下设机器人工程实验室师生联合党支部,党支部紧紧围绕学校“双高建设”的中心工作,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加强政治建设和组织建设,积极践行“产、学、研、用、创”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

在党的全面领导下,机器人工程实验室细化组织机构,下设以四川工匠牵头的工业机器人大师工作室1个,四川省紧缺人才大师工作室1个,以四川省技术能手牵头的工业机器人“大国工匠”班1个,以学院领导牵头、与德国KUKA、成都环龙公司签约共建“四川省工业机器人应用创新中心”1个。实验室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平台的示范引领作用,立足专业发展,积极开展课程思政、项目研发和转化、教学案例库建设和社会服务等工作,努力开创基层党建工作新局面。

德高技精的“双师型”教师团队。近年来,机器人工程实验室专兼职教师参加机器人应用方面的社会培训及企业跟岗锻炼累计约达百余次,其中多名教师作为“工业机器人应用领域”首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成员,参加教育部国家“工匠之师”创新团队境外培训计划,增进机器人工程实验室教师对德国职业教育体系的了解,培养教师“工业机器人应用领域”的国际化视野,打造了一支具有国际化视野,德高技精的“工业机器人应用领域”的“工匠之师”。

目前,机器人工程实验室已培养四川工匠3名,四川省技术能手3名,成立胡明华大师工作室,任彦仰大师工作室,以及胡明华四川省紧缺领域教师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并在大型水轮机叶片打磨机器人、大型锻件磨抛机器人、铁路隧道开槽机器人等领域初步形成了分工明确、具有较高技术水平的科研技术服务团队。

“党建+‘产、学、研、用、创’”的“1+5”一体化育人模式。机器人工程实验室师生联合党支部在学院党委的领导下,以党建引领,全面推进并实施实验室“工匠之师锻造计划”、“大国工匠培养计划”、“创新人才陪育计划”。多年的砥砺奋进,机器人工程实验室已初步形成一支优秀党员为生力军德高技精的“双师型”教师团队,形成一套“党建+‘产、学、研、用、创’”的“1+5”一体化育人模式,人才成长成才已初具成效。

产——机器人工程实验室是四川省响应国家建设制造强国战略部署,提高工业机器人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突破装备制造业结构调整中的关键技术装备制约,强化对国家、省重大战略任务、重点工程的技术支撑和保障。该实验室是集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为一体的政产学研用平台。

学——机器人工程实验室现有KUKA、ABB、YAMAHA、埃夫特等机器人30余台(套),拥有RobotMaster、Simpro等离线编程、仿真软件60余套,拥有FARO工业机器人性能检测与校准系统、机器视觉系统、激光扫描系统10余台,设备价值2370万元,承担学生实训和技术培训能力近10万人时。

——机器人工程实验室紧密围绕机器人的应用研发,深入企业现场,了解企业需求,针对企业技术痛点与企业联合开展技术研究。实验室先后与中国二重、东方汽轮机航天宏华、东方电机等企业开展大型机械零部件机器人自动打磨领域技术研究,与中铁二局集团、中铁工程服务公司等企业在机器人如何应用与隧道建设施工、隧道治理施工方面开展合作,研究隧道自动切槽关键技术,寻找隧道切槽实现智能化的突破点。

用——机器人工程实验室党支部在学校的领导下,积极抢抓“中国制造2025”、“两化融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大历史机遇,依托产学研平台,充分发挥支部党员的带头作用,与二重万航签订协议开展大型模锻件机器人自动缺陷消除系统研究,与东泉机械签订合作协议,开展军用集装箱自动升降系统研制和路桥浇筑自动支撑系统研制工作,为天元重工、二重装备等企业提供机器人自动打磨研究;为东方汽轮机、中国二重、航天宏华、中国科学院光电所、东泉机械等企业提供技术服务50余次,包括二重8万吨压机高压大功率软启动器、中国科学院成都光电所修复雷尼绍测头等;横向科研和技术服务项目累计2100余万元。项目中教师党员人数占研发团队总人数70%全程参与项目研发工作,党支部先后推荐60名学生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作为助手参与项目,积极做好学生助手的培养工作。

以校企共同研发国内首台“隧道病害整治智能开槽机器人”项目为例,共有8名机器人工程实验室学生助手参入项目研发,其中2019工业机器人技术1班许辰亮和林榆翔两位同学更是与研发团队的教师一起参与了开槽机器人系统在焦柳铁路现场的安装和调试工作。他们不顾头顶的炎炎烈日,不畏皮肤灼伤的刺痛感,完成了现场吊装、设备成套、现场测试的全部工作。这样的锻炼极大提升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创——机器人工程实验室“四川省工业机器人应用创新中心”始终秉持创新的发展理念,对接行业需求,在解决行业痛点的基础上,实现了技术创新。由实验室自主研发的大型水轮机叶片打磨机器人以及铁路隧道开槽机器人作为国内首台套,均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目前,基于项目研发,实验室师生共同拥有有效实用新型专利23个,软著11项,发明专利受理15项,授权3项。

近年来,机器人工程实验室教师指导学生结合“大型水轮机叶片机器人自动打磨系统研制”、“大型锻件表面缺陷机器人自动消除系统的研制”、“铁路隧道渗水治理自动开槽机器人系统研制”等省级重点研发项目,深挖创新点,打造创新创业项目,多次获得学院及省级创新创业奖项,其中《时代铠磨-大型铸锻件表面智能加工探路者》团队荣获第五届中华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大赛高职组第二名、全国一等奖。

“1+5”育人模式全面推进“六感”教育。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建设,师生进入工程实验室,打造思想认识水平高、技术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学团队,实验室师生凝神聚力,开展科研和技术服务,与二重万航签订协议开展大型模锻件机器人自动缺陷消除系统研究,与东泉机械签订合作协议,开展军用集装箱自动升降系统研制和路桥浇筑自动支撑系统研制工作,与天元重工、二重装备等企业提供机器人自动打磨研究;为东方汽轮机、中国二重、航天宏华、中国科学院光电所、东泉机械等企业提供技术服务50余次,包括二重8万吨压机高压大功率软启动器、中国科学院成都光电所修复雷尼绍测头等,在科研和社会服务过程中,增强师生归属感

实验室密围绕机器人的应用研发,深入与中铁工服、四川交建、宁夏共享、中国二重铸锻公司、蜀道集团智能装备分公司、中车眉山车辆厂等16个单位在机器人应用、打磨项目推介、施工智能装备等方面开展技术交流和对接85人次,了解企业需求,针对企业技术痛点与企业联合开展技术研究,增强师生使命感和责任感

实验室先后与中国二重、东方汽轮机航天宏华、东方电机等企业开展大型机械零部件机器人自动打磨领域技术研究,与中铁二局集团、中铁工程服务公司等企业在机器人如何应用与隧道建设施工、隧道治理施工方面开展合作,研究隧道自动切槽关键技术,寻找隧道切槽实现智能化的突破点,并与企业联合申报省级重点研发项目“大型水轮机叶片机器人自动打磨系统研制”、“大型锻件表面缺陷机器人自动消除系统的研制”、“铁路隧道渗水治理自动开槽机器人系统研制”等,这些真实项目,技术要求高,研发周期短,增强师生紧迫感

目前,机器人工程实验室已完成省级科研成果2项,工业机器人各类职业能力比赛获奖20余项、创新创业大赛获奖10余项,师生在取得成果的过程中,增强师生成就感和荣誉感

过去的五年,机器人工程实验室在学院党委的领导下,从初步建成,到担负起科研、育人、技术服务的重任,奋斗的脚步没有停止。未来五年,实验室将继续在学院党委的领导下砥砺前行,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贡献力量。

电气信息工程系党总支郭欣

联系电话:0838-2652710    

通讯地址:四川省德阳市泰山南路二段801号,618000 

版权: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通讯地址:四川省德阳市泰山南路二段801号,618000    联系电话:0838-2652710    

渭南市| 朝阳市| 宜都市| 石楼县| 棋牌| 台山市| 萨迦县| 海林市| 雅安市| 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