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为帮助新生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顺利进行角色转换,形成正确的三观,确立新的人生目标,学院于9月10日-14日开展了开学典礼暨入学教育、专业介绍、非遗文化体验活动、劳动教育等系列活动。
12日下午,302名新生齐聚二教演讲厅,参加开学典礼暨入学教育。院长丁艺、党总支书记杨晓蕾、各教研室主任、教学/学工组长、专职组织员、就业干事、辅导员、2024级任课教师共同参加,学院副院长何伟主持本场活动。
丁艺从历史发展、专业建设、师资力量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学院的基本情况,并嘱托新生:一是保持健康,希望同学们减少对手机电脑的依赖,多点时间锻炼身体,保持好强健的体格,让自己散发出积极健康的精气神。二是修炼身心,希望同学们学会理解、学会包容、学会释然,少些计较抱怨、多些阳光洒脱。三是相信缘分,希望同学们珍惜师生情谊,坚持尊师重道,同学之间互相支持理解、友善相助。四是潜心磨剑,所以希望同学们在校学习期间保持高考前的冲劲,淡泊名利,勤学苦练,紧跟老师步伐完成设计任务,多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领悟团队协作精神内涵,做一个有道德、有良知、有技术水准的现代设计师。
杨晓蕾从三个关键词入手,寄语2024级新生。第一个词,高雅。即高雅的审美情趣,身为艺术人,让我们保持对美的感受和认知,追求形体之美、语言之美、情感之美、灵魂之美,做一个高雅之人。第二个词是,精湛。精湛的专业技能,是安身立命的根本。勤奋学习、苦练本领,不挂科是底线,掌握精湛的艺术技能,才是同学们应该追求的终极目标。第三个词是仁爱。仁,是仁慈,对弱者同情、对他人宽厚。爱,是大爱,懂得爱自己,也能够爱他人;深刻体察社会,自发热爱祖国。以大爱为底色的艺术作品,是最打动人心的作品,以仁爱为底色的创作,才是真正能打开格局、征服人心的创作。勉励同学们做一个有温度、有深度、有格局、有大爱的艺术人。
在专业介绍环节,何烛明、张海霞、吴新星三位教研室主任分别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艺术设计专业、数字媒体专业的新生进行专业认同教育。三位老师从专业简介、历史沿革、师资力量、课程体系、发展前景等方面对同学们进行了详尽的介绍。
在非遗文化体验活动中,绵竹年画艺术实践工作坊负责人余婞老师介绍了学院非遗项目基本情况、近年来取得的喜人成绩以及工作坊未来发展方向。随后,新生参与了非遗技艺体验、交流,活动现场热闹非凡。
在辅导员的组织下,以班级为单位,分区进行劳动教育。同学们带上盆、桶、抹布、拖把等工具到达指定的实训场所,开始劳动。在同学们的努力下,实训室焕然一新。同学们体验到劳动乐趣的同时,进一步培养吃苦耐劳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