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后重建,我们一定尽全力
作者:艺术系 来源: 发布日期:2012-05-04 浏览:次灾后重建,我们一定尽全力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尽力帮助东汽恢复生产
(转自《中国教育报》2008年6月17日第1版)
年工业总产值100亿元!年利税超过10亿元!80%的厂房倒塌,500多名骨干职工遇难,直接经济损失超过50亿元!
汶川大地震,使地处德阳绵竹市汉旺镇的我国重大技术装备骨干企业――东方汽轮机厂遭受重创,生产完全陷于瘫痪。
在东汽人灾后重建的关键时刻,同样位于德阳的国家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及时伸出援助之手。
“为东汽恢复生产提供帮助!”
6月14日,记者冒雨走进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数控生产性实训车间。
东汽叶片分厂数控一工段的职工正在操作数控机床,刀具飞速旋转。不远处,新的机器正在安装调试,声音嘈杂。
工段长张文海顺手抓起一块刚刚生产的产品“动叶片”,大声地对记者说:“我们5月25日开始在这里恢复生产,第一批来了12名职工,还会有更多的职工陆续来到这里。”
“我们会建设一个更好的东汽。”张文海说,在灾后的动员大会上,全厂员工发誓要在今年内力争恢复生产80%以上,用3年时间实现异地重建!
完成这样的任务,谈何容易!“我们会在场地、设备、人员、技术等方面,尽最大努力,为东汽恢复生产提供帮助!”在第一时间,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向东汽的表态掷地有声。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司徒渝表示,大地震让学院与地方龙头企业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更加紧密,在国家遇到重大灾害时,高职院校应当主动承担社会责任,踏上经济社会建设主战场!
“学院把最好的设备给了我们”
地震发生后,学院很快与东方汽轮机厂接触协商,并决定将刚刚竣工的5000平方米的数控生产性实训车间重新规划调整,腾出1000余平方米的场地,作为东汽叶片分厂的生产场地。
“我们与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是战略伙伴,是患难兄弟。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候,感谢学院想到了我们,帮助我们。”叶片分厂厂长陈军说。
按照年承接4000万元叶片和工模具加工产值的要求,学院将东汽工模具公司和叶片分厂抢救出的设备与学院生产实训设备进行了整合,16台价值2000余万元的设备按生产工艺的要求,安装调试完毕,迅速投入生产。
5月26日,在学院的数控生产性实训车间,东汽就生产出了第一批急需的复杂性线工具和核电关键零件――核电二级静叶叶片等产品。
工模具公司负责人龚双龙感慨地说:“学院把最好的设备提供给我们,解决了我们在生产上的燃眉之急!”
“充分挖潜,保证东汽人才需求”
恢复生产、重建家园,技术人才保障是关键。“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在师资紧缺的情况下,充分挖掘潜力,为东汽员工转岗和提升技能进行培训,保证东汽尽快恢复生产的人才需求。”学院数控技术中心主任陈洪涛说。
从5月26日开始,学院开放了精密检测实验室,对东汽质检人员进行首批培训。同时,利用学院的设备,为东汽的产品进行质量检测。6月2日,80名东汽员工走进学院,进行为期3个月的数控技术培训。
据记者了解,近期内,学院为东汽专门开设的数控、焊接、电气技能提升培训班将陆续开班,培训人数达到300余人。(本报记者李益众张晨6月15日发自四川德阳)
下一篇:汶川大地震师生抗震救灾群英谱